什么叫做体感温度
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,转换成同等之温度,会受到气温、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。
人体在感受温度的时候通过两种感受器,在外周温度感受器是皮肤和某些粘膜上的温度感受器,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。
在内中枢温度感受器包括下丘脑、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:在温度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,称温敏神经元;在温度下降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,称冷敏神经元。
中枢温度感受器直接感受流经脑和脊髓的血液温度变化,并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,将冲动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。
扩展资料
虽然不同的环境下,实际温度是一致的,但是体感温度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湿度、风力和气压等。如外界风力的增高,流动的空气使体表水分蒸发,带走一定的热量,会使体感温度一定程度的下降。
潮湿的空气,会导致皮肤表面的散热面积减少,热循环能力下降,且皮肤呼吸能力下降,因此会给人以闷热,出汗粘滞,湿热难耐的感觉。
湿度增加体感温度在夏天尤为明显,在夏天湿热闷热的环境下,如果没有电风扇的风力减轻湿度,身体虚弱的人很容易因为体感温度的升高出现中暑现象。
什么是体感温度
什么是体感温度?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,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。体感温度定义这是因为其他与气候相关的状况,使空气和人体之间的热对流受到影响,从而使人感觉的度与实际有分别,因此又名表观气温。
体感温度概述体感温度受风、湿度、日照、衣服颜色的影响,如果体感温度高于气温,表明上述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起到加温的作用,反之为降温的作用。
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,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,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,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。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,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、风速大小、着装颜色、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。例如在气温30℃的环境中,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%-50%左右,平均风速在3米/秒以上时,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;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,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%以上、风速很小时,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,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。体感温度原理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;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,当风速增加时,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,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,这现象便是“风寒指数”。
因此,在天气报告里,会把这两个变量带来的影响计算进“酷热指数”里。一般来说,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,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。体感温度分级冬季和夏季,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,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。
冬季很冷,极不适应<4℃(红色)冷,很不舒适4~8℃(**)凉,不舒适8~13℃(蓝色)凉爽,较舒适13~18℃舒适,最可接受18~23℃温暖,最可接受23~29℃暖热,不舒适29~35℃(蓝色)夏季很冷(会冷**),无法忍受13~18℃冷(会生病),衣服穿很厚或钻百科在被子里,勉强可接受18~20℃有点冷,加点衣服最可接受20~25℃凉快,***25-27℃热,不舒适27~30℃很热,需要空调或风扇30~33℃过热,需要冲凉33~35℃太热,需要频繁冲凉35~37℃极热,会出人命了>39℃这些都不是**的,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日照时间等决定。
天气应用中的体感温度是什么意思!
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体温指数,转换成同等之温度,会受到气温、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。
由于体感温度可以受到温度、湿度及风速的影响,这个数值又名“THW指数”(Temperature-Humidity-Wind Index)。
1958年,美国的Paul Siple曾就风对人体的热流失成正比例。
根据这说法和当时计算风寒指数的公式,简化出以下的一条算式:
体感温度(°C)=温度(°C)-2√风速(米/每秒)。
扩展资料
体感温度原理:
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;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,当风速增加时,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,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,这现象便是“风寒指数”。因此,在天气报告里,会把这两个变数带来的影响计算进“酷热指数”里。一般来说,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,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。
人体等于浸泡在空气的水分子中,所以比体温高温的水分子会阻碍人体散热,而比体温低温的水分子会加速人体散热,湿度愈高空气中的水分子浓度愈高,水分子所造成的效应也愈明显。
北京体感温度低于北极,体感温度是什么意思?和普通温度有何不同?
近日,天气变得骤冷。根据**气象台监测到的数据显示,北京南郊气温已经到了零下17度,这一温度,也是打破了北京**气温的记录,并且低温还在持续,甚至会更冷了。
很多人都会说北京现在的体感温度已经低于北极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原因在于,北京市体感气温已经是零下30摄氏度,而北极地区的体感温度也不过是零下24摄氏度。那么,体感温度是什么意思呢?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,个人身体感觉到的冷暖程度。体感温度,会受到风速、气温以及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。可见,体感温度是一种相对的温度,而普通气温是一种比较**的温度值。
就北京和北极而言,北京这几天的体感温度低于北极也是说相对而言,北极的周围环境人们肯定穿的会特别特别厚,而北京人们穿的也就是简单一件羽绒服而已,所以保暖效果肯定也就一般了。因此相对而言,会出现北京的体感温度比北京体感温度还要低的情况。
另外,体感温度是人体对于外部温度的一定感知。
当然我们知道感知不一定准确,它只是表现出一种冷还是暖的程度。同样的实际温度下,处于不同的环境中,体感温度往往会相差比较大。这种体感温度也的确说明了北京这几天是真的冷。
温馨提醒人们,出门注意保暖,防风最重要,因为风大会感觉很冷。
家在河北的我,距离北京不远,也同样有这种感觉,出门都是里面打底衫,外面一件大羽绒服,穿在身上仿佛行走的棉被,但是没办法,腿最容易冷啊。即使这样,当风一吹,帽子被风吹起来的时候,一会儿脸上就会被冻得没有知觉了,真的是冷到**了。
如今已经到了“三九”,冬天里最冷的时节已经来临,冷是必然的,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会变得这么冷。这种天气,引发了**的反扑。河北这次处于了风口浪尖。河北周边城市也开始**。
这个冬天虽然河北会比较难过,但是我想,有了去年抗击**的经验,一线工作人员会让人们感到春天般的温暖。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为了自己的安全,也为了全家周边人的安全,做好**防控,人人有责。
体感温度和露点温度有什么区别?
体感温度是指人们舒适的感觉,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,尤其是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。人们的体感温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感觉上不一样,或者说一样的气温,感觉不一样。
它除了温度的影响以外,还受到其他气象因素——湿度、风和辐射的影响。
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,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。因为大气承载水蒸气的能力有限,一般温度越高,承载水汽越多。当水汽量不变,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,水汽就会饱和,这个临界温度就是露点温度。